亲爱的各位听众:
欢迎收听拾光悟语专栏,讲述十五建人那些平凡中的不平凡的拾光故事。
拾善建之光,悟平凡之语。
成长是一次不断探索的冒险。当我们勇敢地迈出第一步,离开熟悉的舒适区,去尝试新的事物,面对未知的挑战,那便是成长的开始……
抱着对工作的无限向往,张义勇远离家乡,来到这个灯火璀璨、霓虹闪烁的上海,开始了属于他的职业生涯。在工作的第一年里,他先后辗转3个项目,从“小萌新”到技术负责人,这个转变于他而言,意义非凡。五年的职业历程充满了许多变化,但是他努力沉淀、向上奋发、抓住机会,在一个个项目磨练中不断蜕变和成长,成为一名合格的技术负责人。今天,拾光悟语带你走进上海分公司张义勇的故事。
初出茅庐·小白启程
盛夏7月,新员工培训结束后,张义勇来到了工作的第一站——灌南铭雅苑项目。初到项目时,他被安排到了技术岗实习。“要熟悉技术工作,就多去现场学习如何施工。”作为技术行业的“新兵蛋子”,张义勇坚持每天跟着师父去施工现场学习,直观了解项目施工的全过程。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,他总是在办公室时间最长的那个人,日复一日地当一个敏而好学的初学者。
10个月后,他来到了工作的第二站——邳州翡翠湾项目,那一年,是邳州翡翠湾项目部施工最为紧张的一年,三个标段全面开工,25栋主体都处于在建阶段。在那段时间里,他每天的工作都是编方案、画图、迎检、去施工现场解决问题……作为涉行不久的新手,他浑身洋溢着一种蓬勃向上的昂扬斗志,将项目上的大小事都装进自己心里,落实在行动上。
“关键时刻拉得出、顶得上、打得赢!”3个月后,由于公司技术人员的紧缺,他又马不停蹄地来到第三站——新沂大都会项目。“刚刚踏上工作岗位一年时间就有机会独自完成较为复杂的工作,比起同期的同学,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,但面对这个‘重担’我又是‘忐忑’的,害怕出错,辜负了领导们的信任”。
磨砺精进·蜕变之旅
新沂大都会项目施工以来就面临了重重困难,各种难题接踵而至,比如三标段三栋主体均采用铝模施工工艺。虽然他曾接触过这种新工艺,但要独立实施时,他仍然觉得有些许紧张,但更多是坚定且期待的心态,相信自己具备完成任务的能力,不轻易被困难所打倒。
在他对接厂家进行图纸深化过程中,面对甲方楼栋精装交付的要求,铝模深化设计变得愈加艰难且耗时。他不仅要根据甲方的要求结合图纸反复细化比对,还要对厂家的设计答疑及时确认。因此在图纸初版出来后,他接连检查核对6次后提交至区域审核,区域回复时已近晚上12点。为加快图纸的确认进度,在收到甲方区域回复的第一时间,他就对区域审核后的疑惑进行解答,并定好图纸。忙完这一切,时针已经来到了凌晨3时许。这短暂的一天或许只是技术人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,他凭借一股闯劲和敢拼敢打的精神,在每一个夜晚挑灯夜战,尽显“十五建人”的使命与担当,最终在项目初露锋芒、绽放光彩!
游刃有余·开拓创新
在铝模施工前期,施工质量不理想。张义勇和项目人员一起攻坚克难,与各施工负责人商讨施工方案、协调解决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难点,合力解决铝模墙体施工合格率质量问题,从各施工环节寻找改进措施。此外,针对铝模施工存在的质量问题,项目上成立了课题为《提高铝模墙体施工合格率》的QC小组。他作为组长,带领小组成员对铝模施工问题开展QC试验活动,通过对多次实验的效果检查及改进,将施工合格率提高到95.3%,该课题荣获省级QC成果二等奖。
由于铝膜施工楼层传料口的防护做法中暴露出安拆不方便、周转使用率低等问题,他带领4名成员从进度、质量、安全、成本、使用功能方面综合分析比选,决定将楼层板洞工具式防护作为一项工法课题进行研究和总结。最终这一工法成型,现场实施效果良好,减少了洞口位置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风险。此项工法已获得集团奖项,有较高的推行价值。
“心之所向,素履以往;生如逆旅,一苇以航。”有人追逐远方的极致风光,有人默记故乡的点点滴滴,有人向往城市的繁华喧嚣…不断成长的我们可能会出现焦虑、自我怀疑等心理,但既然选择了远方,便只顾风雨兼程。无论经历了什么或经历着什么,都不要放弃,在磨砺中成长,我们终将成为更加优秀的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