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13日,央视新闻镜头对准了四川达州城市更新行动,报道了公司承建的店子梁老旧小区改造项目。昔日设施陈旧、环境杂乱的“老破小”区域,正经历一场脱胎换骨的巨变,吸引着周边居民驻足围观,满怀期待。在这场备受瞩目的焕新工程中,公司工程技术管理部BIM中心以前沿技术深度赋能,成为项目高效、科学推进的核心引擎,让居民的“新居梦”加速照进现实。

面对店子梁等老旧小区普遍存在的建筑密度高、空间狭小、管线复杂、居民活动交织等棘手难题,传统的改造方式往往效率低下、干扰大。公司BIM中心迎难而上,将建筑信息模型(BIM)技术深度应用于改造全过程,为项目注入强大的创新动能。

针对老旧小区复杂的建筑现状,BIM中心构建了精细的三维虚拟模型。通过整合给排水、电气、暖通等各专业模型,精准定位原有管线走向与空间关系,实现“毫米级”的避让与衔接。这不仅让施工人员能够直观掌握错综复杂的管线排布,更彻底避免了传统改造中反复“开膛破肚”的扰民问题,为高效施工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

依托BIM技术搭建的协同平台,建筑、结构、机电等多专业设计师得以在同一模型上高效协作。设计信息实时共享,有效规避了如管道与结构梁碰撞等潜在矛盾,显著提升了设计质量和效率,确保了改造方案的科学性与可行性。


针对老旧小区建筑密集、空间复杂的特点,BIM中心创新应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。通过多角度航拍,快速、精准地获取了小区及周边环境的实景三维模型。这不仅为BIM模型提供了真实的地理空间参照,解决了传统测绘在复杂区域效率低、盲区多的问题,更辅助项目团队精准掌握现场地形、建筑间距、管网走向等关键信息,让改造方案更“接地气”。


面对场地狭小与居民生活交织的挑战,BIM中心利用模型对施工全过程进行精细化场地布置模拟。材料堆场、机械设备站位、运输路线及临时设施布局都提前在虚拟环境中精确规划,精确到每一平方米的利用。通过可视化推演,有效避免了施工对居民日常生活的过度干扰,极大提升了狭小空间下的施工效率与安全性。


针对店子梁项目周边存在的地质不稳定边坡问题,BIM中心专门制作了抗滑桩施工全流程动态模拟动画。该动画清晰还原了桩基定位、钻孔清渣、钢筋笼吊装、混凝土浇筑等关键工序,精准预演了在狭窄场地内大型机械与人工协作的复杂施工逻辑,为安全、高效施工提供了可视化指导。
从店子梁项目这个缩影可以看到,BIM技术正是助力达州乃至全国城市更新、实现老旧小区“从危旧破到新靓美”华丽蜕变的核心力量。其精准化、可视化、协同化的优势,有效破解了旧改中的诸多痛点,提升了工程品质与居民满意度。未来,公司BIM中心将继续深耕技术应用,拓展创新边界,为更多城市更新项目贡献智慧与力量,助力更多居民圆梦“新居”,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动能。